Jason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 分类

  • 友链

  • 关于

  • 搜索

创业方向:强需求、大趋势下的小市场

发表于 2015-07-09 | 分类于 PM

创业,甚至说商业,说到底在于方向对不对。那怎么选方向呢?强需求、大趋势下的小市场。

StartFragmentEndFragment

举个例子:南极旅游

先扔些数据:2014~2015年度数,中国年度赴南极游客人数为3042人,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是南极第四大客源国。价格方面,中国游客对南极旅行的心理价位平均值为19.6万元。

强需求、大趋势

说旅游是强需求、大趋势,相信大家不会反对。大家收入越来越多,开始追求生活品质,旅游是很重要的消费方式。对政府而言,这种围个圈子就能收门票的生意,简直无本万利。

小市场

大小是相对的。

和大的旅游市场相比,南极旅游绝对是小市场。不过,简单计算下,3000*20 = 6亿。即使10家公司平分,每家公司那也是6千万的生意,不小了。

小市场,意味着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快速站住脚,在小的领域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少有竞争,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活得下来,才能谈接下来的事。

然后呢?

真是着急,先做到这一步再说吧。真到了这一步,你也不会来看我的博客了。随便扔几个选择:

  • 横向发展。比如北极旅

  • 上下游发展。比如旅游装

  • 换个领域玩玩。有钱了,干 点啥不行

当然,这里说的是小团队创业。如果你手握几亿美金、背靠商业巨鳄,当然不是这种打法。

你,选择了什么?

EndFragment

功能设计出来后,该做些什么?

发表于 2015-07-09 | 分类于 PM

StartFragment花了很长时间设计一个功能,终于到了自己满意的程度。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保持开放的心态

也许自己非常喜欢自己的设计,但心里要明白,肯定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的。有了这样的心态,才有可能做后续的事。

重新回到场景和问题中去检验

当初为什么要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将新的功能设计放回问题所在的场景后,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可能会跑偏,可能会因为现实的约束而做了较多的妥协、调整,所以需要回到原始的问题来检验。

和不同的人讨论

自己长时间思考,有可能会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势中。而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基础技能、使用习惯,对相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人讨论,会得到不同的启发,补充自己思维的盲点。

当然,在当初决定要不要做这个功能时,就需要和别人讨论。这里的讨论主要是检查设计上有没有遗漏的点

more

说服别人接受

刚才说的讨论,主要是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过,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设计,很难。很多时候,好坏的判断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绝对的标准,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场,别人的否定很容易让你质疑自己。

产品经理要非常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看对方的否定是不是在理:

  • 如果是,那就根据别人说的调整设计

  • 如果不是,就指出对方的问题。比如,考虑问题前提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忽略了一些情况、没有把握到问题的重点、等等。

没有完美的设计,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设计解决了主要问题,那么即使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可改进的地方(这太正常了),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设计。产品经理是需要些性格的。

减掉所有能减掉的

设计时,很容易陷入过度设计中,加入一些可加可不加的功能。这个时候要回过头来看,哪些功能是可以减掉的,保持轻量。

设计是需要积累的,每次成功、或者失败的设计,都会给你下次设计增加信心、或经验。设计之后,最重要的是,设计下一个设计。

EndFragment

把用户当成小白,真的好吗?

发表于 2015-07-05 | 分类于 北冥

StartFragment把用户当成小白,这句话流传在产品经理圈子里、几乎是产品设计中的圣经之一。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用户不需要思考吗?

这应该是我最怀疑的地方。

世界很大、很复杂,短期内我们还是不能让它全面地变得简单,大家还是要用思考、探索的精神去面对那些未被简化的、原本的复杂。如果用户适应了简单的设计,什么都是触手可及、又容易理解,当开始接触到其他复杂的事物时,会觉得不适应。就像是小孩子,习惯了分好人坏人、对与错,就很难理解大人世界里的复杂。

上升到比较严肃、甚至是哲学的层面,如果复杂、深刻的东西只能被极少数人理解、掌控,大多数人只是无意识的去接受,不是非常危险的事吗?

也许你会说,没这么夸张吧,每个人都不一样,在该思考的领域思考,其它领域节约精力,不是更好?恩,我也很难反驳。只是觉得,有好奇心、求知欲的人,通常对大多数他接触到的东西,都是有好奇心、未知欲的。

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容易产生持久的快感

比如毒品,虽然不懂,但料想其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得到的太容易,就不觉得有什么、不会觉得爽。

而另一方面,付出大量的心血得到的,会是更深度的快感。

比如,精心抚养刚出生的小孩,看着他一步步学会走路、吃饭、叫妈妈

比如,经过几年的努力,自己创业的公司终于走上正轨,产品得到了大量用户的认可

类似这样的例子,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会是更深刻、更持久的。

也许这一点在游戏设计中会更适用吧

more

当骂一个设计脑残时,先想想是不是自己脑残

比如,骂一个电视剧情节设计的脑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还要继续看这些脑残的电视剧?为什么网络上充斥着这样的电视剧?也还有很多有深度、能帮助你长见识的内容,为什么你找不到呢?为什么找到了也还是手贱点脑残剧看呢?

这样的电视剧能被拍出来,还能被播放,说明还是有市场、还是有很多人会看的。说得严重点,是因为有脑残的我们,才会有“脑残”的编剧、制片人拍出这样的内容。

说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有些不对劲?电视剧只是个明显的例子,仔细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别的脑残的设计,是因为用户脑残而被设计出来的,你愿意继续当这样的脑残吗?

再比如,当你用一个产品,觉得不好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人就可以流畅地操作呢?是不是因为自己理解能力有限、动手能力低下呢?

我还是相信,设计产品应该尽量简单、不需要用户太多思考。只是,如果人人都如此、觉得理所应当,还是感觉有些不对劲。以上说的东西也不成体系,最多是自己的感慨,供网友讨伐。

最后,你愿意被当成小白吗?

EndFragment

2015年第15本书《美的沉思》

发表于 2015-07-05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中国美术简史的书。不同之处在于,以不同朝代为线,勾勒出中国美术变迁的轮廓。

从石器、陶器、青铜器,到石雕、壁画、山水画,每个朝代有属于自己的生产力、政治环境,也有不同的前人积累,也就造就出特有的艺术形式。比如,为什么《广陵散》会出现在魏晋时期,为何元代会有唐寅这么风流倜傥、开发卖画的名士,等等。

确实是修养的局限,很多地方并不太理解;不过全书看完,确实有种朦朦胧胧的印象,相当于有了框架。以后再接触到某个具体的点,也就有地方可以放了。值得一看。

EndFragment

2015年第14本书《从0到1》

发表于 2015-07-04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StartFragment这本书是比较典型的畅销书的路子:全书反复说一个观点:要创新,然后辅以佐证和关联的观点。

最受用的一个观点: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用户市场是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竞争。

书中多次强调的一个问题,值得大家都想一想:

  • 你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 换个句说,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公司还没有被创建?

其他一些值得分享的观点:

  • 充分竞争的领域,没有诱人的利润;垄断才

  • 创造性垄断是最诱人的模

  • 与其同别人竞争,不如创造新东

  • 垄断企业,通常会夸大竞争。比如,Google在美国国会辩解:我们面临巨大的竞争,大家有太多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呵呵

  • 而一般的企业总是反过来,在描述时有意缩小竞争,突出自己在一个很小领域的独特性。比如说自己是鱼缸里唯一的一条鱼,却不说世界上多的是鱼。呵呵

  • 中国是个认为未来是明确的、持悲观主义的国家。比如,你敢将自己所有的财富用于投资,而不用担心疾病、养老等问题吗?总之,人人对未来严阵以待

  • 即使非常有才能,也未必要创建自己的公司。加入一个快速发展的一流公司,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功。

另外,我们总说“创业公司”,什么才是创业公司?有创新,就意味着创业。一旦创新停止,创业也就结束。

最后

不断向前延伸的道路

是从家门开始的

EndFragment

1…505506507…526
Jason

Jason

记录一位独立开发者的精进之路,分享自由职业者的生存方式。

2630 日志
9 分类
5 标签
RSS
GitHub Twitter Weibo
Links
  • Toolinbox
  • SeoGrows
© 2011 - 2023 Jason 浙ICP备16002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