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 分类

  • 友链

  • 关于

  • 搜索

需求相对论(以快的打车为例)

发表于 2014-06-20 | 分类于 PM

StartFragment

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基数变大,各色合作伙伴变多,不同的需求也就纷至沓来,产品经理该如何抉择呢?

以用户核心需求为卡尺

举个需求的例子:乘客打车时希望不抽烟的司机接单

来看核心需求,快的服务的用户有部分组成:司机和乘客;各自的核心需求是:收益最大化、快速打到车。对乘客来讲,拆开来看,关键是“快速”、“打到车”。而举例的需求抽象来看是:打到更合适的车。这显然和快速打到车有偏差,并且是在其基础上的进阶需求

比如,乘客有几个选择:1,等不抽烟的司机要等15分钟;2,等抽烟的司机要2分钟。也许乘客就会为了“快速打到车”这一核心需求而放弃进阶需求

结合当时具体的竞争环境

眼下的态势依然是快的和滴滴等其他同类产品野蛮生长、快速收割用户的阶段。相对于所有人都可能打车的14亿乘客来说,司机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如何获取更多的司机是眼下竞争的重中之重

而举例需求其实是对司机做减法,这显然和目前的竞争环境不符

more

其他

万能的其他…

技术限制

这个容易理解,假设乘客和司机希望通过脑电波沟通、通过意念支付(多方便啊!),恐怕快的目前的技术实力还做不到

政策限制

私家车下班途中拉个同路的人,收个20块钱,还能解决公共交通压力……看起来多赢的事,却(受限于政府的执政能力)有非法营运的政策风险,而且会触碰到的士公司、司机的利益,因此,像在现有的快的中加入私家车也可以接单这样的需求,还是算了吧(等到某些团体的智商增加后再说)

核心需求与其他条件是会演化的

这一点很关键,不能死守着教条不放

例如,刚才推理现在对司机的争夺是核心,可司机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假设过段时间,快的和滴滴都已经各自抢占了80%的司机(当然有重叠),还有必要把争取剩余的20%当重心吗?要知道这些司机可能死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或者不在乎多赚钱、只想轻轻松松开车,或者有固定的机场客源,或者当地根本就是不打表的玩法,等等。

这时,竞争的重心可能就会演化成对乘客关注、或者说更好得为乘客服务。此时,开头提到的对司机筛选的功能就变得非常合时宜,能不能找到不抽烟的司机(或者对司机其他类似的筛选,比如开车技术、车辆新旧、服务态度等),可能就会成为用户选择快的还是滴滴的关键

再者,拔高些层面来看,N年前出行靠步行、自行车,绝少有人打车,那时候肯定做不起打车平台。N年后,如果主要的出行方式变成拼车、租车、公共交通(甚至是开直升飞机),还有必要死守着打车这一小众需求吗?

小结

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条件可能不会像文中举例那样典型,判断依据也不充分,抉择起来会更困难。这就需要在把握这些大原则的情况下,多加实践,在摸索中增加经验和敏感度

EndFragment

在WordPress中禁用Google字体

发表于 2014-06-19 | 分类于 IT

StartFragment

有没有感觉你的WordPress莫名其妙得慢?说不定这和Google有关系

为什么WordPress很慢和Google有关?

因为你知道的原因,Google在国内的服务非常不稳定,或者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可用。而WordPress后台、某些默认的主题(如Twenty Twelve, Twenty Thirteen, Twenty Fourteen)会使用Google的字体,这就会导致网页上打开时卡在从Google服务器加载字体的环节,进而非常得慢

如何检验网站是否使用了Google的字体?

一种办法,以使用Chrome为例,在打开网站时,如果浏览器左下角出现类似“Waiting for fonts.googleapis.com…”,就说明网页在加载Google的字体

另一种办法,网页(终于)打开后,查看见面源代码。如果能找到类似“<link href=’//fonts.googleapis.com/ ”的代码,则说明中招

如何禁用Google的字体?

一种办法,搜索安装“Disable Google Font”插件,启用即可;如果使用缓存的话,注意要重新生成缓存

如果不想安装插件,还有其他一些办法,比如直接修改WordPress和主题文件、使用国内字体服务器等等。更多细节,可自行搜索

more

参考

http://wordpress.org/plugins/disable-google-fonts/

EndFragment

更换网站IP对搜索引擎收录的影响

发表于 2014-06-19 | 分类于 IT

StartFragment

经常有一个说法,就是更换网站IP会影响SEO,自己也面临这个问题,经过一些搜索和思考,整理如下:

搜索引擎会像一般用户一样去访问网站,即解析域名得到IP,然后访问IP对应的内容

不同的是,搜索引擎为了提高抓取效率,采用了DNS缓存技术,对于域名的解析一般很少使用公众网络的DNS(也即普通用户使用的DNS),如果你的IP更改了,有可能会在搜索引擎的缓存中还没有变更,出现新IP没有获得抓取或者抓取较少的情况,从而造成404页面过多、被搜索引擎认为网站服务中断等可能影响站点权威程度的因素

因此,最靠谱的更换IP的做法是,新旧服务器同时提供一段时间的相同内容,等到百度站长平台抓取诊断的结果显示百度蜘蛛已经能正确解析新的IP之后,再停止旧服务器的服务

可通过搜索引擎提供的工具(如百度站长工具)及时通知搜索引擎网站IP已经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用DNSPod等和搜索引擎有合作协议的DNS服务提供商,他们会在你变更解析的同时Push通知到搜索引擎

more参考

http://www.wenjuntech.com/service-whole-site/ip.html

EndFragment

快的打车分析

发表于 2014-06-17 | 分类于 PM

近期,对快的打车进行一些调研和思考,这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目录

[创始团队及公司](http://atjason.com/423.html#创始团队及公司)

[用户需求与产品核心功能](http://atjason.com/423.html#用户需求与产品核心功能)

[产品简史](http://atjason.com/423.html#产品简史)

[市场环境及竞争对手](http://atjason.com/423.html#市场环境及竞争对手)

[营销推广、运维](http://atjason.com/423.html#营销推广、运维)

[赢利模式](http://atjason.com/423.html#赢利模式)

[个人感悟](http://atjason.com/423.html#个人感悟)

#

创始团队及公司

之所以首先关注团队及公司,因为事情总是人做的;了解人,就更容易了解事、了解产品;没有人,任何创意、商业模式都是空谈

创始人:陈伟星
  • 2003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 2006年8月,正读大三的陈伟星开始创业,成立了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FUNCITY INC.),专注于网页游戏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开发和运营,其中“魔力学堂”是无端网游业的开创之作和最为成功的产品,赚了两三个亿

    CEO:吕传伟

  • 加入快的前,身处硅谷、负责SK电讯的硅谷分公司无线产品,在美国虹软公司做过内部创业,也做过LBS方向

    COO:赵冬

  • 2001年考入浙江大学信电系,2005年毕业

  • 网驰电商董事长,加入快的前,任泛城科技管理层,营销高手

    CTO:闻诚

  • 2001年考入浙江大学信电系(笔者:明显与赵冬为同学),2007年毕业

  • 加入快的前,任职泛城科技,技术大牛

    PM:白菜男君

    more

    快的打车产品是泛城科技孵化的,拿到天使投资后于2012年5月独立成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笔者:貌似曾用名为“快迪科技”)

    吕传伟、赵冬、闻诚3位合伙人的股权相加超过50%,大于陈伟星自己的持股比例;陈伟星不再参与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

#

用户需求与产品核心功能

用户有两方面,核心需求分别是:乘客希望快速打到车,司机希望收益最大化,多拉活、拉好活

快的打车的解决方案是
  • 所有需求方与供给方同时在线(隐含构建用户体系)

  • 信息传播,主要是需求方向供给方传播

    其中包含的细节

  • LBS(基于地理位置服务)

  • 沟通方式:文字、语音、电话、短信等

  • 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现金、代金券等

  • 信用评价:是否违约、态度等

    核心优势

  • 操作简单,打车信息发布一气呵成

  • 沟通顺畅(语音、图片、文字三重交流),司机乘客轻松对接

  • 叫车放心,诚信记录一目了然

    另外,迭代速度快,保持着每两三周升级一次的更新速度,也可以认为是产品的基础和优势。

    回过头来复盘,产品的设计要注意这几个环节:

  • 始终明确要满足什么核心需求,坚持、不忘初心

  • 产品的设计必须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正对核心需求

  • 基础框架搭好后,再考虑外围的功能设计,比如积分、信用体系等

#

产品简史
  • 2012年7月,快的打车在杭州正式上线

  • 2013年4月,快的获得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同时获得了一笔来自李治国的阿米巴资本的天使投资

  • 2013年7月,快的打车与去哪儿、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支付宝形成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打车功能提供服务支持

  • 2013年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

  • 2013年8月,发布快的打车2.0,首创起点精准定位、即时追踪距离、智能推送机制、用户积分等级和VIP功能

  • 2013年8月,快的打车用户下载量超过一千万,司机数量超过20万

  • 2013年9月,快的打车进军香港,成为国内首家进入香港市场的打车APP

  • 2013年10月,易观国际发布数据显示,快的打车占全国打车APP行业整体市场份额的41.8%,位列行业第一

  • 2013年11月,快的打车城市数量达到35个,用户量突破2千万,司机数量达到35万,居行业榜首

  • 2013年11月,快的打车宣布收购大黄蜂打车,收购完成后,快的打车在上海、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全国市场份额超过50%。宣布收购的同时,作为投资方的阿里巴巴宣布,将连同其它财务投资人一起注资近亿美元

  • 2013年11月底,快的打车与支付宝联合推广线下出租车市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市内支持支付宝付车费的出租车已超过2万辆

  • 2013年12月,快的打车旗下大黄蜂宣布推出商务车服务

  • 2013年12月,快的打车城市覆盖数量超过40个

  • 2014年2月,支付宝和快的打车宣布,从18日起升级补贴方案:使用快的打车并用支付宝扫码支付的乘客每单返现11元;司机用APP收款,北京、杭州、合肥三地首单奖励50元

  • 2014年3月,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开始降温。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宣布从3月4日零点开始调整打车补贴方案,补贴金额从之前的13元降至10元

  • 2014年6月11日,快的打车宣布在全国推“打车返代金券”活动,可以在下次打车支付时直接抵扣车费

#

市场环境及竞争对手

把猪放在风口,猪都能被吹起来,说明选择好的行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很重要。火候把握的好,既不会太早导致熬得时间太长变成先烈,也不会进入较晚错过机会。

打车的市场容量有多大?简单计算一下,杭州总共12000台出租车,平均每天出租车每天接25单,每单20块钱,每天交易额在600万左右,而全国大概30个杭州规模的城市,每天1.8亿的交易额,按1%的抽成比例看,每天有180万的市场空间。放眼全国,可见一斑

回过头来复盘,打车应用本身的特性、及当年的市场环境使得这一领域突飞猛进:
  • 打车是强需求。频次够高,普及率够广;打车时都很急,恨不得马上有车过来接,甚至可以加价

  • 本身容易传播。司机赚钱了,乘客省钱了,自然会互相传播

  • 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即使没有,买个千元机就行;手机3G乃至4G的兴起,手机流量不再贵得离谱

  • 微信微博发展得比较成熟,既教育了用户使用手机软件,又解决了通信的问题

  •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手机支付的兴起及神仙打架,让打车软件受益并形成闭环

    乘客核心的需求是位置上从A到B,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或未来业务扩展的方向,如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微公交、拼车(私家车)、商务车、旅行包车等

    典型的直接竞争对手包括

  • 嘀嘀打车:产品、用户群体高度同质化

  • 易到用车:不同定位、不同用户群体。不过,快的打车收购大黄蜂之后,开始在商务车领域与其直接竞争

    间接对手就比较多,理论上所有流量入口(如百度地图、微信、支付宝、UC浏览器等)都可以是对手,完整的打车App可以作为平台软件的API存在。不过,目前的情况上,平台级软件大多选择和打车类软件合作,提供入口接入。这也说明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伙伴和对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另外不得不提两个利益关联方:政府监管部门和的士公司。试想,如果出租车行业放松管理,不需要出租车公司、个人就可以直接营运,有了打车类应用,还有出租车公司什么事?而既得利益者的士公司会放任这种情况发生吗?所以,必须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小心处理和的士公司等方的利益分割。他们做事做不好,搞破坏还是有一手。

#

营销推广、运维

产品原型及最初的版本出来后,如何冷启动?如何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快的做法是这样的:认为司机是稀缺资源,得司机者得天下,于是决定团队全体出动向司机推广,包括运营推广、市场人员、技术开发、产品经理在内的一群人,带着遮阳伞、推广宣传单页、给司机的小礼品、成箱的矿泉水、还有放着《爱情买卖》的大喇叭,浩浩荡荡杀到了司机师傅集中吃饭的服务区。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多轮班坚守着阵地,手把手地介绍、演示,累了就轮流在旁边酒店开的房间睡觉,晚上回家路上所有人都嗓子冒烟说不出话

在一段时间的定点推广后,司机的总体数量和在线数量就已经有一定规模了,但是乘客不够多,司机的流失率是个问题。快的做法是,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司机保持在线的趣味性措施,既能保证司机的留存率,又能帮助用户了解软件

有了司机这一环,接下来就是推广乘客了。开始的时候,快的做过这些尝试:在广场做过站街推广,在交通广播做过广告,甚至还在一些写字楼楼下贴过小广告。不过效果都一般,算是交了学费。后来的突破点是,设计了一批&ldquo;打车券&rdquo;发放给乘客,只要用APP打车,就可以用这个抵用券抵用5元的车费。这些&ldquo;好品味&rdquo;的行为在初期的用户推广中都为其积累了很好的口碑。依靠类似这样的一些玩法持续一小段时间后,出现了一波大规模的爆炸效应

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阿里和腾讯神仙打架,双方在2014年春节前后,砸下大量真金白银,以现金补贴、价格直降的方式,迅速在司机和乘客中推广。不过,这一环节必须有之前已有的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体做基础,还要比拼现金的管理,也即如何更有效得烧钱

得到用户之后,就需要考虑构建用户成长体系。简单的说,用户使用快的打车越频繁,就可以得到更多好处。比如为用户划分等级,通过打车次数来提升等级,进而得到多倍积分的特权,结合类似游戏中的心理学,增加用户粘性

#

赢利模式

也许快的打车本身也还在摸索商业化及赢利模式。毕竟互联网模式是不会像普通用户收费,只向少数有特别需求的用户收费,如何选择既不过份骚扰用户、又能正常赢利的模式,恐怕是需要小心拿捏的(就像是设计出印花税这种巧妙的税种,而不是收人头税这种粗劣的方式)

先看目前的成绩单:2014年4月2日,快的打车对外披露了第一季度的营收,截止3月31日快的打车覆盖城市已达261个,较上一季度增长6.5倍;日订单量超过623万,较上一季度增长20.7倍。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MTU跟踪的数据显示,用户使用快的打车的总有效次数占比,已经从今年1月份的58.72%升至2月份的60.87%。第一季度司机通过快的打车收取车费的总流水超过47.3亿元人民币,这其中不包括支付宝扫码支付的车费

此外,快的打车宣布,已探索出除广告以外、更多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包括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等。目前快的打车月度营收接近千万元人民币

快的打车商业化的尝试还包括,包月的VIP卡,面向打车频繁的用户,购买后VIP用户在全国35个城市用快的打车保证用户百分之百打到车;还有一个是企业版的,针对一些地方偏远的酒店,那里没什么出租车,酒店客人不方便,前台可以用快的打车企业版叫出租车,也可以保证车百分百到

笔者能接触到的赢利方式,基本还是在卖用户阶段,即通过优惠券的方式将自己的用户引流到别的商家,和通过应用推荐的方式获得广告收益。比如笔者通过快的积分,换取网易印象派20张6寸免费照片(我不会忘记还付了10元运费),换取易果生鲜1kg泰国山竹(包邮,这个让人感觉比较爽),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周围的同事、朋友也被带动去兑换积分,为快的合作伙伴带来高质量用户

长期的赢利方式可以在这些方面尝试:
  • 乘客方面:买车导购、保险、基于位置广告等

  • 司机方面:汽车保养、维修、保险、加油等;不同车型数据收集

#

个人感悟

通过了解到的信息,个人感觉快的目前是通过打车软件建立用户群体、品牌,未来是希望建立类似于呼叫中心的平台,让更多不同的、尤其是本身没有能力的、小的服务提供者接入这一平台(比如磨菜刀的工匠、弹棉花的手艺人、入户拍摄婴儿的摄像师、等等),让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更好得对接,以此让消费者更容易得享受到不同的服务。个人非常认同这一模式,并觉得很有社会价值

引用

本文参考了大量网络上的文章,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整理。以下是主要的原文链接,不尽之处、敬请谅解
  •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63782.htm

  • http://www.36kr.com/p/202289.html

  • http://www.kuaidadi.com/index.php?m=Article&a=show&id=54

  • http://www.huxiu.com/article/9778/1.html

  • http://www.huxiu.com/article/12173/1.html

  •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0/44533.html

使用Seafile架设私有云:使用Raspberry Pi作服务器

发表于 2014-05-10 | 分类于 IT

长期运行一台电脑作为Seafile服务器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单单是电费就是很可观的数字。以笔记本60W的典型功率为例,每天开机则一年电费为(6024365/1000=)525.6度电,差不多400人民币,是不是有点心疼?

如果确实有需要,可以考虑购买Raspberry Pi作为Seafile服务器,功率可能在10W左右,全年开机电费也只80元左右

Raspberry Pi的具体配置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转自:使用Seafile架设私有云:使用Raspberry Pi作服务器

1…613614615…626
Jason

Jason

记录一位独立开发者的精进之路,分享自由职业者的生存方式。

3129 日志
9 分类
5 标签
RSS
GitHub Twitter Weibo
Links
  • Toolinbox
© 2011 - 2025 Jason 浙ICP备16002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