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Klib 有了自己的「实验室」:
主要是放置新开发的功能:
- 如果反馈不好,改;
- 如果没人用,删;
- 如果很棒,收钱 😂
想法的来源是 Gmail Labs,核心目的:保持程序简洁。我不希望自己因为判断错误而添加的、没什么人用的功能,让程序的主体变复杂。
都说加功能容易、删功能难,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一旦有用户使用了这个功能,删除后这部分用户肯定会不爽。而有了「实验室」这一关,如果真的删除了,这些用户相对更容易接受一些。
之后,这个「实验室」还会加入新的实验品,期待…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没错,Klib 有了自己的「实验室」:
主要是放置新开发的功能:
想法的来源是 Gmail Labs,核心目的:保持程序简洁。我不希望自己因为判断错误而添加的、没什么人用的功能,让程序的主体变复杂。
都说加功能容易、删功能难,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一旦有用户使用了这个功能,删除后这部分用户肯定会不爽。而有了「实验室」这一关,如果真的删除了,这些用户相对更容易接受一些。
之后,这个「实验室」还会加入新的实验品,期待…
今天,搞完了使用服务来收集书摘:
其实,单单是做个服务是简单的,麻烦的是添加书、笔记后自动跳转,以及为了后续做 URL Scheme 支持,需要设计良好的代码框架。
明天继续尝试一个还没做到的功能:Klib 接入 macOS Spotlight 搜索。
疯传 这本书主要讲了:人们愿意分享哪些内容、为什么愿意分享。并结合一些案例,介绍应该如何根据这些原则,创造人们愿意分享的内容;并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自己的产品推广隐藏在分享的内容中,达到让人们不自觉地帮忙疯传的效果。
今天兴冲冲地打算支持 Klib 导出至 Notes.app,却无奈发现 Notes 没有 API,哎…
相比之下,OneNote、Evernote 都是有接口的,高下立现。对比 OneNote、Evernote,Notes 有明显的短板:
微软刚刚发布 Windows 10 S,最大的特点是:只能安装 Windows Store 中的应用。
在操作系统中安装 App,最严格的是 iOS,仅能安装 App Store 中的应用;当然,还有 Chome OS。而苹果自家的 macOS,虽然默认不允许运行未签名的程序,但毕竟是可以绕过;并且,可以安装 Mac App Store 以外的应用。
这次,Windows 10 S 这么严格的限制,确实有些尴尬。
当然,如果真能强力推行,对 Windows 的整个生态、开发者、用户,都可能是有好处的。比如,可以很大程度打击盗版,开发者有更有可能从盗版中抢回收益。
希望不会像当年的 Windows RT 一样昙花一现,观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