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就是可以保存任意格式的剪贴板内容;同时,可以在 macOS 与 iOS 之间互用。
其中,还有些机巧。比如,iOS 可选仅使用基础的类型,以减少同步时的网络流量,增加同步速度。
明天,代码形式固化数据结构部分。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简单的说,就是可以保存任意格式的剪贴板内容;同时,可以在 macOS 与 iOS 之间互用。
其中,还有些机巧。比如,iOS 可选仅使用基础的类型,以减少同步时的网络流量,增加同步速度。
明天,代码形式固化数据结构部分。
今天,基本学完了 iOS 中的 Core Data,跟着教程走了一遍,最后也完成了案例。
Core Data 用好了,确实还是挺方便的,至少能省不少代码。
以目前对 CloudKit 的理解,它和 Core Data 在很多概念是类似的,较好奇他们之间的历史渊源是什么。接下来几周会系统学习 CloudKit,到时就见分晓了。
今天,Amazon 又改他们的网页版了。好在,我在上个版本的 Klib 中增加了远程更新的功能:不需要发布新版本,只需要在服务器端更新解析器,客户端来取即可。目前,是使用轮询的方式,即每次客户端启动都却服务器端取。这当然并不是好的设计。不过,简单呀,不需要引入推送通知这么复杂的东东。另外,考虑到 Klib 目前的用户量(呵呵),这个设计也没太大问题。
不过,Klib 解析网页的弹性还不太够,抽空还要改进这部分。不然,总是跟在 Amazon 屁股后面改,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话说,他们貌似变勤快了嘛。之前旧的版本,6 年没更新。现在,第个月都更新嘛。
另外,还得想办法建议起监控 Amazon 网页版变更的功能。不然总要用户报 Bug 后再改,就不好了。
今天看完了《iOS Programming: The Big Nerd Ranch Guide (6th Edition)》这要本书,也输入了书中的每行代码,完成每个示例;同时,也同步到 GitHub 中。
至此,理论部分算是学完了。
下一步,开始实战。
计划先拿 iPaste 开刀,整个 iPaste for iOS;同时,可以和 iPaste for macOS 同步数据。时间下,看下周此时能否搞定。
明天,先从产品角度考虑,确定交互。
继续学习 iOS 开发中,今天搞定了 UICollectionView.
现在用的 Kindle,一买回来就戴上了保护套。合上熄屏、打开亮屏,还是挺方便的。
可是最近,看书的时间长了,会觉得好重。忍不住去掉保护套,立马轻了不少。并且,原始设备后面的亲肤材质,摸起来确实比套套舒服多了。于是,就不想再戴回去了。
今天,在电视里看到王石了;又过了几秒钟,发现他在代言 8848 手机的广告。核心的一点,8848 将手机品牌定位为「男人的第二件首饰」,我觉得这个定位很好。
虽然,我们这个层次的人,通常会为了性能、性价比,去追捧小米这些品牌。但是,对于「老板」这种极具消费能力的群体,性价比俨然是他们鄙视的东西。相反,他们会有自己的需求,比如,在与客户第一次见面时,能想办法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权力等等信息,手机这种出镜率如此之高的物品,自然是核心部件之一。8848 的定位,我感觉非常契合这个群体的需求。再加上王石等大牌的代言,相信会击中这些土壕们心中的软肉。
深刻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能在深层次满足这些心理的东西,才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