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上,年轻时注重积累,中年时注重收获。
比如,应用到理财,年轻时可购买房子等实物类资产,为长时间的增值提供基础;中年时已有资本多、抗风险能力强,可增加股票等风险类资产,以增加收益。
除了串行,也可以并行。也即,应用杠铃型思路,同时做积累型和收获型的事,或者交替来做。比如,在品牌积累期,也可适度套现,而不是死抗到品牌成熟了再套现,有可能都等不到那时候。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时间上,年轻时注重积累,中年时注重收获。
比如,应用到理财,年轻时可购买房子等实物类资产,为长时间的增值提供基础;中年时已有资本多、抗风险能力强,可增加股票等风险类资产,以增加收益。
除了串行,也可以并行。也即,应用杠铃型思路,同时做积累型和收获型的事,或者交替来做。比如,在品牌积累期,也可适度套现,而不是死抗到品牌成熟了再套现,有可能都等不到那时候。
技术分析是迷宫;交易理念,决定了看迷宫的高度。
这两天二刷《量化交易入门》系列文章,感觉有些地方又有更多理解。尤其上面说的,技术分析有无数多,市场变化又有无数多;二者结合,有无数更多。想纯粹用技术指标 + 回测的方法构建交易系统,方向是错的。
应该首先有交易理念,然后固定并量化其中一些关键环节,形成交易系统,然后程序化实现。通过回测后,再小资金实盘验证,最后才是真金白银的操作。
就像物理或数学上的道理,公理一般很难直接用得上,用得上的是公理推导出来的定理,以及更具体的法则。
比如,我的博客尽量在讲道理的同时,一般会给出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解释。这样的解释,可能很简短;我自己是明白的,因为是我经历过的、有感触的。可对于陌生的读者,可就未必了,可能就是正确的废话。
一些宗教会有斋戒,不吃东西或者只吃很少的东西。
如果你不信这些,最好也不要一上来就表示鄙夷。这个现象,可能有深层次的、自己尚未理解的合理性。
适度饥饿,可能会触发身体的一些应激反应,对身体可能是好的。想想我们的狩猎时代的祖先,肯定是饥一饱一顿,也很好的活到了现在。狮子豹子差不多也是这样,吃完上顿,就要为下顿发愁。这样的状态,可能会激发我们更好地吸收吃到的东西,更高效地为下一顿而狩猎。
比如,如果投资顾问的收益和资本金额相关,却和你的收益或损失关联不大。这样的代理,你能信任他吗?
不要告诉我投资建议,告诉我你的投资组合。
如果一个人给出建议,却不用承担该建议可能带来的损失。这样的建议,不听也罢。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建筑设计师设计的房屋倒塌,若压死了屋主,把建筑师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