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 分类

  • 友链

  • 关于

  • 搜索

1103 - 能做到哪一步

发表于 2019-11-03 | 分类于 每天写一点

想起去三亚的时侯,在一个靠海的花园洋房小区,遇到一位奶奶带着孙子玩。刚从北京来,因为北京的空气开始变差,接下来几个月就在三亚住。孩子爸是做生意的,房子是自己买的。

故事讲到这,一切都美好的。一个有富裕的家庭,有能力对抗一座城市的雾霾,到自己想住的城市生活。可,一些很小的细节,戳破了这一切。

比如,这时人很少,缺乏生活气息,孩子没人可以玩。由于这是旅游城市,本地人很少,基本都是潮水一样,来了又走的游客。小孩基本没有同龄的娃可以一起玩,看见我的娃,开心得不得了,拉着一起玩,中午还到我住的地方一起吃饭。老人也很无聊,除了带娃,基本没自己的生活,周围连个邻居、熟人都没有。

有钱,可以在这里买一套房,甚至一个单元,基本也就这样了。可是,能买一个刚好同龄的邻居吗?能让小区里有一个刚好说话投缘的伴吗?在大环境里,其实一个人能影响的部分,很少。

1102 - 能上补习班,还是好的

发表于 2019-11-02 | 分类于 每天写一点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背景是这样的:为了切实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培训班负担,教育部门将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突击检查学生的书包。

好,假设这些目标全部达到了。学生们放学后,很快做完了作业。多出来的时间,不能上培训班,就随便玩,或者自由发挥。

那么,学生之间,如何体现出差异化?如果没有差异化,高考该怎么筛选?如果没有差异化,该怎么面对社会对人才差异化需求?这些都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

这时引入中产阶级的一重焦虑。如果不能拼努力,那只能 拼学生的天资和家底。对于靠名校、教育实现阶级伪跃迁(比如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娃,落户北上广),他们的下一代会怎样?论天资,他们或许优秀,可这并不能可靠的遗传。论家底,他们够强站稳脚跟,怎么和家里有老钱、有几套房收租的相比。如果没有努力可以拼,他们的下一代,大概率还是会阶级滑坡。这是很难忍的,想象一个 985 父母的娃,拿回来 59 的成绩单,或者将来毕业后,无法在所在城市立足。

回到刚才差异化的问题,这又和另一个高雅的词关联: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可以简单理解为成年人、社会人的高级能力,下放到学生身上。比如,琴棋书画,见识,领导能力,决断力,等等。问题在于,素质,是时间和钱堆出来的。如果父母都是 996,拿什么时间精力来培养,靠跳广场舞的爸爸奶奶?要增加见识,得环球旅行、美国夏令营吧,谁陪着去、钱从哪来?学钢琴,家里得买得起、放得下钢琴吧?

对于有钱人,这些不是问题;对于底层,这些够不着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最难受的是中间地带、中产阶级。努力一下,可以换个学区房,换不换?克服一下,可以出钱让娃去美国夏令营,要不要克服?孩子好像也挺喜欢钢琴,要不要买、买了放哪?

鸡娃不如鸡自己。对下一代的激励,基本只能在父母的框架内小幅浮动。父母的层次,大概率决定了子女的层次。

1101 - 用更大的耐心纠正错误

发表于 2019-11-01 | 分类于 每天写一点

教娃背唐诗时很有耐心,因为教几遍他就开始会了,感觉会有成就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更有动力继续教他。

可当纠结他的坏习惯时,就没有这么好了。本身,坏习惯已经让人很不爽。如果教育他几遍,他还是没什么改时,就会更加不爽,几近崩溃,忍不住就开始用更极端的方式,比如大声吼、甚至上手。可通常,这只会以让娃的情绪也崩溃,并不能帮他改掉坏习惯。

现在想来,既然我要享受他的成长带来的成就感,就要承担他的不足所带来的沮丧。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去帮他改正错误,养成好习惯。

1031 - 嫉妒的层次

发表于 2019-10-31 | 分类于 每天写一点

比如,当你的同事年终奖比你多一点时,你会嫉妒;却不会嫉妒你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拿了多少奖金。

比如,当你坐经济舱时,会嫉妒头等舱,却不会嫉妒包机或私人飞机。

嫉妒,通常只发生在同一层次、或相近层次。

下次,当你感到嫉妒时,可这样安慰自己:他其实跟我是同一层次的。真正值得嫉妒的,是不在同一层面的东西。

1030 - 谁养活了健身会所

发表于 2019-10-30 | 分类于 每天写一点

很明显,办了健身卡却没有去健身的人,养活了健身会所。

说这个,是和昨天的话题有点相关:很多人买了付费课程,却并没有学习。

得到有个很实诚的点:如实显示课程的付费人数,以及对应文章的学习人数,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素材。以「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为例(之前叫北大经济学课),截止目前,有 435291 人付费购买,价格 ¥199(¥8000 多万…),共 376 讲。其中,

  • 第 10 讲(即靠前的一节课),有 369580 人学习,占比 84%;
  • 第 210 讲(即靠后的一节课),有 103229 人学习,占比 23%;

整体而言,越靠后,学习的占比越低。

当然,与健身会所不同,听与不听,对得到的成本而言,几乎无差别。但,比例是可以参考的。或者说:买了课却不听的人,比听课的人,给得到付了更多的钱。

1…323324325…626
Jason

Jason

记录一位独立开发者的精进之路,分享自由职业者的生存方式。

3129 日志
9 分类
5 标签
RSS
GitHub Twitter Weibo
Links
  • Toolinbox
© 2011 - 2025 Jason 浙ICP备16002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