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过年走亲戚、见朋友,「正事」其实几句话就说完了,之后就开始说一些无关紧要「废话」,干一些打牌之类「没用」的事。
而要建立亲近的关系,这样的时间「浪费」好像是必须的。不可能食用高纯度关系增加剂,只能是用时间堆出来。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比如,过年走亲戚、见朋友,「正事」其实几句话就说完了,之后就开始说一些无关紧要「废话」,干一些打牌之类「没用」的事。
而要建立亲近的关系,这样的时间「浪费」好像是必须的。不可能食用高纯度关系增加剂,只能是用时间堆出来。
最近的事,不论是不让放炮、不让拜年、戴口罩,这在农村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有人这么干,那绝对是异类,是要被鄙夷的。
可偏偏就是发生的,怎么发生的呢?
最核心的有人带头。不过多奇怪的事,只要有人带头,最好有不少其他人也这么干,那这事就不奇怪了,自己也可以放心这么干,这就是从众。从众行为在农村更加明显,只要村干部和少数人带头,除了少数刺头,大伙基本都会跟着干。原因有很多,可以说村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说和大家保持一致,在这个人情环境里,太重要了。
强制力也很有用。村里人之间讲情面,黑锅基本会甩给「上面」。比如,村干部采取些村民可能不乐意的举动,就会大说特说「这是上面要求的」,最好再加一句:我也没办法。这样,既能强制对方以达到目的,又不伤情面。
人情 + 强制力,基本就能管控村里了。如果能有点甜头,更好。
今天是大年初一。
最近的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了。各级对待的态度,也明显严于非典时期。我们这边有的村已经开始封村了,就是主动挖断进村道路,只留一条,然后派人守着。一般不让进村,实在要进的,就要登记体温之类的。
进而,就是不让拜年。这边基本上是不同村之间通婚的,过年自然是不同村之间的人员互相走动拜年。封村了,拜年自然是进行不了。
这次疫情,真是深刻改变了过年的生活。现在,在家呆着,就是给祖国做贡献。
今天的除夕,从我生下来到现在,每年都是放鞭炮的。今年,没放。
首先,我是偏向支持的,因为这确实有助于保护现在脆弱的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不过,也不是特别坚持,因为放炮就这几天、就这么些,对空气的影响,不会有别的因素更持久、影响更大。再加上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为了一点空气的因素而放弃,未免可惜、性价比不高,也确实少了年味。人有别于动物,不是健康,而不就是这些味道、想象吗。
更想说的,是xx强悍的管控能力。还是说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多少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是极度不愿意不放炮的。而没办法,宣传车天天在村里喊,放炮就罚款或抓起来。老百姓多胆小弱势啊,一听就怕,这招是管用的。不过,这也增加了xx恣意妄为的形象,长期来看是有损的。再比如生育政策,不想让你生你就不能生、想让你生你就得生,这不就是典型的长期负面形象。
再有就是,这个禁令是突然发布的,这对烟花爆竹企业影响巨大。人家说自己生产了半年,屯了多少亿的货,就等春节期间销售。一纸禁令下来,完全打破了这一节奏,那积压的货怎么办?谁来买单?
过年期间,总会遇到一些平时很少遇到的亲友。如果你对他感兴趣,想要快速了解关于他的信息,这就很考验你的信息获取能力了。
首先是提问的能力。获取信息,主动权在你这边,对方并不知道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所以需要你主动发起沟通。提问并不容易,对于一个很久不见、甚至已经变得陌生的人,从什么角度开始提问,是个问题。这里有一些点可以注意,比如先从一些具体的小问题切入,慢慢引入大问题;或者先从大问题了解些大概,再问些小问题来佐证。比如先挑对方可能很自信很愿意回答的问题,再挑对方不愿意想回避的问题。比如引导对方表达的更全面、更深入,等等。
再者就是理解能力。对方的表达方式,很可能并不是你熟悉的,要快速理解对方的语境,适应对方的表达习惯。再有,通常人们都有一定的虚荣心,都会把事情往好了说、往多了说;或者是为了表示谦虚,往差了说;或者是对你不够亲切、而你交浅言深,因此说话不实。诸如这些情况,就需要你去伪存真,从不同角度互相佐证,获取更接近事实的信息。比如一个水果店,如果对方说营业额很高或很低,你就可以再问问客流、进货之类的关联问题。
最后就是总结提炼能力。虽说贴标签不好、不准确,但没办法,我们人类天然就是喜欢简洁明确的东西,一大堆所谓信息是记不住的、无用的。比如,你就想知道这个人有没有钱权人脉能力,将来什么地方自己可能用得着,往自己的人脉体系里装。这就很像中学语文中的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