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YouTube 视频追一位做交易的老师,一直到在做收费视频、会员群,我一直跟过来的,也很相信老师的能力和人品。
不可避免的,收到一些攻击。包括在合规性方面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找毛病,在会员群中带节奏,等等。
为什么呢?谁干的呢?道理很简单,影响了别人的生意。
比如,一些收费几万的培训,这里免费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学到;又或者是说出了行业的一些法则,等等。
市场就这么大,羊就这么多,一家机构做好了,自然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意。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下手自然不会轻。人心,比金融市场更险恶。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从 YouTube 视频追一位做交易的老师,一直到在做收费视频、会员群,我一直跟过来的,也很相信老师的能力和人品。
不可避免的,收到一些攻击。包括在合规性方面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找毛病,在会员群中带节奏,等等。
为什么呢?谁干的呢?道理很简单,影响了别人的生意。
比如,一些收费几万的培训,这里免费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学到;又或者是说出了行业的一些法则,等等。
市场就这么大,羊就这么多,一家机构做好了,自然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意。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下手自然不会轻。人心,比金融市场更险恶。
最近去过两个地方旅游。这两个地方挨得挺近,几乎就是邻居,赢利模式却正好正反。
一个是小景点,没有 A、没有门票。进去后主要是靠住宿和餐饮收费,沿途当地的村庄小镇多些,游客不少。
另一个是大景点,5 A、100 门票 + 40 景区交通必选。进行后还有园中园门票、小的景区交通。当地人感觉并不多,游客不少,但相对于景区面积,就不是很多了。
比较典型的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然模式,另一种是有公司牵头进行深入的商业化开发(包括搞到 A,弄一些人造景点,对外宣传等)。前一种总体收入少,但比较大的比例进了当地人腰包;后一种下相反,收入的大头进了政府或旅游公司腰包,当地人成了景区员工。
哪种好呢?我也说不好。想到一件关联的事:焦作云台山景区第四次冲击上市,又双叒叕失败,理由是收入结构太单一,绝大部分是门票。像住宿、餐饮、娱乐等收入比例太少,不能上市。这,也算是个市场给出的答案吧。
如果是我给出高考报名建议,我基本不会考虑诸如东北、内陆省份的院校,宁可选一线或沿海城市相对较差的院校。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类似的观点。
长此以往,这些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弱。没有人才,城市的发展也会变慢。这几乎是无解的死循环。一年两年可能看不出来;十年二十年之后,「投资不过山海关」之类模糊的正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
今天看了 一篇关于房价的文章,感觉分析的挺好的,也契合了我自己的想法。
其中,政府对于房价也很纠结:
既让大家相信房地产依旧坚挺,毕竟影响了“房价坚挺”这个共识的后果不堪设想。
又要让大家觉得房价不会暴涨,安安心心地去做买卖去消费。
不能跌、不能暴涨,其结果,只能是慢慢涨。
最近状态不好,交易缺少感觉,就停下来,重读《股票作手回忆录》。果然,第二次读,和之前读,感觉完全不同。
比如,之前只关注技术分析,自动过滤掉基本面分析部分,以为杰西是纯技术分析的路子。重读才发现,原来他非常重视基本面分析,进而得出交易一开始最重要的部分:趋势;也就是做多还是做空。
比如,有过一些教训后,才对书中一些作者类似结论的东西,非常认同。例如,当价格窄幅波动时,完全没有理由预判出价格走势。而价格一旦突破了波动上沿或下沿,则很有可能价格会沿着突破方向继续走,甚至一去不回头。
不要急,尤其是前期学习时;技术学好了,以后机会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