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急于求成。
回头看,这半年多又干成了什么?好像也没什么。
既然如此,今年接下来的时间,还着什么急,急也没用。
不如定个慢计划。用大把的时间,只做好一件事,做好一件值得拿出来说的事。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总是急于求成。
回头看,这半年多又干成了什么?好像也没什么。
既然如此,今年接下来的时间,还着什么急,急也没用。
不如定个慢计划。用大把的时间,只做好一件事,做好一件值得拿出来说的事。
掌握多种模式,才能应对更多的行情。进而,抓住更多机会、赚更多钱。
但是,开始时不要贪心。不要想着同时学多种模式,一下子就能应对多种行情;那怎么可能。
而是要先学会一个模式;有过多次成功经历、稳定盈利后,再学习下一个模式。
特别是,在交易时遇到一种模式无法应对的行情;此时,针对性的学习应对这种行情的模式,效果会更好。
作为中低端制造业大国,我们不缺便宜东西,缺好东西。
好东西,也就是质优价高。
比如,夏天的西瓜,有便宜、有贵的。自然,我们都想吃甜的、好吃的东西;但凡有的选、有支付能力,都会买好吃的。尤其,走亲访友、有点伴手礼性质的时候,更是非常在意品质,价格贵一倍甚至更高也都能接受。
对于好东西的市场,没有便宜东西的市场更广泛、更集中、更容易触达。比如,你可以在批发市场、在淘宝买卖便宜东西,但贵东西却不可能这样。
好东西不缺市场。问题是,它的市场更分散,寻找客户的成本更高。
更进一步,好东西的试错成本高,用户的需求自然也高。这使得用户更挑剔,也更难建立信任关系。不过,一旦产生合作关系,客户很少在价格上过份要求;通常只要求东西做的好,价格好商量。
从生产者的角度,很少会一上来就冲击高端市场,很多都是从低端起家。一旦在低端站稳脚跟、有一定盈利之后,很容易眼红高端产品的利润率;尤其对比自己的薄利,就更心痒了。
问题是,低端到高端,甚至比较直接上高端更难。已有的机器、员工、流程、甚至是长期以来的思维,都已经适应了低端。要切换到高端,无异于全盘推倒重来。而一步步渐近式升级,看起来是更稳妥的办法,但往往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长期一次次考验意志,关键节点很容易犹豫,很容易一点点消磨升级的决心。
我觉得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保持原有低端维稳的前提下,另起炉灶,专攻高端。尤其,从人才的角度,可能要大换血。作为老板,既要有魄力,也要敢于放手,让专业的人操盘。
交易有两种模式:寻找和等待。
比如,学会了一种交易模式(说人话就是买卖点),一种方式,就是去众多标的中,寻找和模式匹配的标的。尤其是股市,有众多的股票可供选择,几乎每天都能出现和模式匹配的标的。
另一种方式,是事先选出股票池。然后,耐心等待池子里的股票,出现自己期待的模式。
这两者哪种好呢?我不知道。先前,我其实用的第一种。尤其我会写代码,每天可以用程序从众多股票中选出合适的。问题在于,每天都会选出一批股票,可能彼此差不多、分不出好坏。这时,再找条件进一步筛选,就相对主观随意,而且过程也比较累。
现在,我想试试第二种方式。先找一些优势、近期有可能满足模式的股票,然后静静的观察,看什么时候有鱼儿上钩。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也很明显:你得等。
放大了看,这有点狩猎文明和农耕文明。
终点之后是什么?
如果追求钱,得到钱之后了做什么?
亦或是追求其他任何东西,得到之后呢?
过了贤者时间,要让自己不由庆祝变颓废,最好是再找个东西去追求。
可是,回头来看,这跟笼子里跑圈的小白鼠,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能想到的办法,是看轻终点、看重过程。这也许是人和小白鼠的最大区别。
过程中的快乐又是什么?有学习的乐趣,无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有搞定问题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