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策略时,很兴奋,以为发现圣杯了。实盘一试,一地鸡毛。其实也不用实盘,复盘就可以发现问题。
交易的重点,一定不是策略。因此,不要在策略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
更多的是选股、交易计划、执行、心理素质提高。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研究策略时,很兴奋,以为发现圣杯了。实盘一试,一地鸡毛。其实也不用实盘,复盘就可以发现问题。
交易的重点,一定不是策略。因此,不要在策略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
更多的是选股、交易计划、执行、心理素质提高。
理论上有正圆,现实中又不可能画出这样的圆。
正义像圆圈一样,存在又不存在。
我们只能永远追求、无限逼近正义,却永远无法到达。
股票交易,模式决定止损上限,选股决定盈利上限。
有两种路线:
第一种方式,机会少,会显得很枯燥、很闲,会忍不住想做事,也很难抵抗股票池之外大涨的诱惑。
于是,很自然想用第二种方式。至少每天都在干活、都很忙碌,心中有种忙碌带来的踏实、充实感。
不过,往好了说,这种模式的交易频率高,也可能带来高的资金周转率,进而带来高收益率。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行情来不来,这是进场模式无法确定的,进而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概率变低,赌的成份变大。
来交易市场,是来赚钱的,不是来交易、来干活、来让自己忙的。我知道这是对的,可目前的我还转不过这个弯,可能还需要市场更多的锤打吧。
寻找共识
比如,大资金想把股份拉上去,不会直接拉,而是花很长时间,做一个盘整区间。然后,快速放量突破区间。这个区间和突破,所有人都看得见,都会认为价格会上涨,抛压就会小,价格就真的涨上去了,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大资金努力构建的共识,正是我们要借力的地方。
反过来讲,如果目前市场走势不清晰,大资金就不会在这样的地方拉升,或者说它还在洗筹、建仓、蕴酿。既然不清晰,我们也没必要着急参与,白白浪费时间和止损。
寻找这样的共识;找到之前,耐心等待。
和大资金共舞
只有大资金才有能力构建共识。
比如,我努力学习基本面,了解产业链的细分领域、对应的龙头,就是在努力赶上大资金的基本认知。说得简单点,知道他们最近也可能在关注什么、想做什么。
然后,才能跟得上大资金的节奏,与之共舞。比如,在缩量回调至关键位后,突然放量脱离关键位,可能意味着大资金要行动了。赶紧上,搭一段大资金的顺风车。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可上可下
向上,要理解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大盘目前的热度和走势、日线的走势;
向下,要明确关键位、成交量、进场点、止损位、预期压力位。
一介草民,想从上帝视角来交易,可能让人发笑。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自洽、能自圆其说、能给自己洗脑、能让自己相信、能一致性的行动。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云游周转,恰好能与周围的世界匹配,结果自然不会差。
都说知易行难。
事实上,「正确地知道」,并不容易。「知道」的,可能是不正确的认知,可能只是道听途说,可能是别人的知道,自己并不一定知道。
知道的成本还是很高的,知道并不容易。很多人不知道就开始交易;还没有知道,就已经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