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朋友启发,准备把电脑架起来。这样不用一直低头,对颈椎比较好。
不过,脖子一直挺着,颈肩也容易疲劳。下一步,就是买工程学座椅了…
0924 - 都是缘分
之前在群里问 USB 功率计,知道了 IoT Power,进而知道了合宙,进而知道了他们的 Air 系列芯片,正好符合项目技术选型。
如果不是最开始那一问,我很可能不会选这个芯片,或者至少会多花不少时间。
既然是缘分,便多结善缘。
0923 - 咨询而不是外包
在产品的整个周期中,外包是要慎重考虑的,有很强的两面性。
从短期来看,比如在产品的早期,外包的好处是能快速出原型、出产品,快速试错,看市场反应、验证需求。如果被证明是伪需求,可以及时止损。
问题是,如果被证明是真需求,接下来怎么办呢?
通常,这时很可能已经对外包产生依赖。比如,如果已有产品有问题,自己去直接修改外包做出来的产品,事实上不太可能。
同时,很难有决心在内部扶植力量,取代外包;这一过程,有可能需要从零开始,也有可能跟不上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
简单的说,这一阶段很可能已经被外包绑架了。即便此时外包变得力不从心、跟不上节奏,也很难替换。
所以,如果某个方向最开始就已经确定是公司的重要方向,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研发力量。哪怕前期难一点、慢一点,从长期看、从未来需求和响应速度看,都是值得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定要闭门造车、不引入外部力量。而是说,这一过程,技术上一定是自己主导的。外部的力量,可以用付费咨询的形式,帮我们少走弯路,但一定不是替我们走路。
0922 - 硬件「惊喜」不断
最近调研了一些芯片,发现都有坑,不研究基本是不知道的;
比如,W801 没有休眠唤醒引脚;意味着休眠后,无法通过传感器唤醒。
比如,Air101 芯片,写着内置 2MB Flash,而默认用户可用空间只有 48KB。只能通过修改参数、编译固件来调整。而这个操作并不容易,也几乎没有文档。
比如,一些内置 MCU 的蓝牙芯片,写着待机功耗如何如何。而关键的,MUC 和蓝牙并不能分别休眠,只能一起睡。这样就不能在蓝牙休眠时,MCU 正常工作。
0921 - 《蝴蝶效应》
看了《蝴蝶效应》,有点惊悚,有点深刻。
我们时不时会想,如果当初我怎样怎样,现在肯定会更好。
且不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即使能改变,不一定有更好的结果。
那么,还是那句老话,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