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一天时间来准备 iKindle 发布,如联系媒体朋友、准备 Product Hunt 文案、开启豆瓣小组、学习微博抽奖转发、等等。
自己做的东西,马上要出去见人了,很是期待;希望大家能喜欢。
最重要的,希望苹果大叔明天能顺利审核通过,拜托了!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今天花了一天时间来准备 iKindle 发布,如联系媒体朋友、准备 Product Hunt 文案、开启豆瓣小组、学习微博抽奖转发、等等。
自己做的东西,马上要出去见人了,很是期待;希望大家能喜欢。
最重要的,希望苹果大叔明天能顺利审核通过,拜托了!
流量红利消失的年代,还是得深耕存量用户。
这不,iKindle 马上要发布了,到哪找用户呢?我准备向 iPic 用户介绍 iKindle,看是否有重叠用户。毕竟都是用 Mac、对我个人可能有一定的认可、偏好精简的应用、等等,有了这些标签,需要 iKindle 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总比在马路边找用户要强吧。
当然,这只是「用」存量用户,还是「养」;说白了,就是伺候好现在的用户。比如,快速响应用户的问题,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平时多通过群等方式来联络感情,等等。
确定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该怎么解决它。
不确定的问题,才是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它。
不过,确定与不确定,是会变化的。比如,作为程序员,我们碰到技术问题,通常还是比较自信的,相信通过努力总能解决问题。可是,对于怎么增加新用户、怎么把留存提高一倍、怎么让交互更舒适、让配色更好看、等等,这样的运营、设计问题,我们就比较头大。为什么呢?说白了,还是因为不擅长、不会而已。
这又涉及到学习的一种阐述:从舒适区走出来,进入学习区。如果我们总是感到很自信、舒服,很抱歉,那是因为我们总让自己呆在舒适区中。而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只是一遍遍重复自己已经会的、擅长的事,并不能让我们有所精进。
今天花了一天的时间研究了 Product Hunt 发布(还没完),顺便搭建了 Telegram 的 Toolinbox 用户群,都是自己之前不擅长的。虽然不舒服,但我知道,这是对的。
今天的最末,发现 Toolinbox 的英文站点的配图竟然有多处错误,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错误!无法接受的错误!太失败了。i 系列的产品已经多起来了,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要稳一点,做好、而不是做多。
今天,杭州的几位独立开发小伙伴,一起聚了下;发现,大家都是伪独立啊 :(
比较遗憾的是,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的缘故,相互介绍、认识的时间比较多,深度碰撞了少了点。不过,还是感觉挺好的,了解了大家的背景、经历、做过的产品、踩过的坑,还是挺有启发的。比如国外推广的难,苹果编辑推荐的玄,用户留存的痛,等等。
感觉还是要丰富自己,多些点子、经验,这样才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大家才愿意与自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