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素来安静的同事突然在年会上大跳帅气的街舞;
当你发现测试同学也能写出优美的代码;
当你发现发现某位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已经去过十几个国家;
当你发现胡歌要去美国深造;
当你发现六十多岁的老太投篮命中率 100%;
…
我们总会不自觉的侧目、羡慕,内心还有点小激动。
是的,我们都爱多彩;哪怕自己不多彩,也愿意看到、接触多彩,就如我们愿意倾听有故事的人娓娓道来。
恩,除了产品、代码,我也得多些色彩。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当你发现素来安静的同事突然在年会上大跳帅气的街舞;
当你发现测试同学也能写出优美的代码;
当你发现发现某位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已经去过十几个国家;
当你发现胡歌要去美国深造;
当你发现六十多岁的老太投篮命中率 100%;
…
我们总会不自觉的侧目、羡慕,内心还有点小激动。
是的,我们都爱多彩;哪怕自己不多彩,也愿意看到、接触多彩,就如我们愿意倾听有故事的人娓娓道来。
恩,除了产品、代码,我也得多些色彩。
我一直想尝试这样一种收费方式:
听起来很奇怪?
看看下面这两款遥控器,如果你的电视可选这两种,左边免费、右边收费,你选哪个?
健身房也有类似的反向思维策略:先充值,如果能保证健身的次数,退钱。否则,不退。虽然健身房用这种方式刺激用户,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用户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保证健身次数。
当我跟别人说起我是自由职业者、独立开发者,尤其当对方是大公司员工、甚至是中高层领导时,总会被表达这样的想法(或者他们有某种想法,只是没好意思表达出来):
其实,我也只是在这条路上摸索过一段时间,说下我的理解、感想吧。
继续赶路、Klib 继续优化中…
小众需求领域,更像是卖方市场:生产者生产出什么商品,消费者才能消费什么商品。反过来理解,并不是大家有需要,生产者一定会生产。因为需求太小了,生产可能很难收回成本。或者,机会以成本太高,生产者还不如去做大众需求、以赚得更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在生产者+消费者整体来看,更应该保证的是生产者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这个市场继续下去。
对应到软件的小众需求领域,也是如此。这就可以推导出关于软件支付的个人理解:就当适当偏向于开发者的诉求。比如,订阅可能比买断更适合。一方面开发者的收入可能变得稳定;另一方面开发者才有动力对已经发布的软件进行更新。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简单想想就好了:把价格作为报酬支付给消费者,他能生产出自己需要的软件吗?
当然,我理解消费者可能短期内不喜欢订阅制,但买断制带来的隐形的「难受」会让大家慢慢接受。比如,有 2 个同类型的 App,一个是订阅、另一个是买断,因为价格的因素选择了买断的 App。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款 App 后续不会有大的更新,自己用着不爽、App 也不会改进。这种感觉,就像是买了件款式不好、但价格便宜的衣服,虽然买的时候省钱了,但其实很少穿、或者穿上不舒服,那还不如买个自己更喜欢的、经常穿的衣服,性价比更高。
在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开发前期、面对复杂功能时,会有明显的 混沌期。
在这个阶段,
而一旦过了混沌期,又会觉得神清气爽,很有满足感。
而以我的经验,这样的混沌期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如果明白了这一点,至少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预期,不会在遇到困难时轻易变得沮丧。
那么,如何缩短这一混沌期、尽快搞定问题呢?由于我刚刚经过了这个状态,简单总结下心得:
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