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计算的平衡
- 为加快响应时间而额外存储中间计算结果
- 为减少计算量而将命中率从 100% 下调至 80%
- 为了增加灵活性而部分牺牲效率
- 为了增加可靠性而增加冗余代码、牺牲简洁性
- …
程序中到处都在这种平衡。
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最适合的方案。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程序中到处都在这种平衡。
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最适合的方案。
坑之一:Evernote 号称可以仅授权单个 Notebook.
出于想把 Klib 做得优雅的考虑,在已经完成全局授权的前提下,我又花时间折腾,希望能仅授权单个 Notebook. 结果,怎么都不行。按照官方的介绍操作,根本就出不了正常的结果。最后,无奈,只能在 Twitter 上联系了 Evernote 官号,然后放弃了。
目前,在使用 4 年前的 Evernote macOS SDK,非常难受。接口封装的不合理,自己完全实现又要花大量时间,纠结。明天继续吧,争取能用最小的代码,完成 Klib 所需的接口。
最近,带娃出去几次,注意到一些细节:
而这些细节,是之前不带娃时根本体会不到的。
如果自己是相关产品的设计者,估计最多能从竞品、调查中得到一些普遍需求,但也绝对无法做出很贴心的设计。大的产品、平台我不知道,但一些小的、具体的产品,设计者最好是产品本身的用户,不然很难有打动人心的设计。
我其实很长时间都没有关注过移动电源了,主要是这段时间我自己外出的次数很少。只是,今天在准备出门时,才想起这事。而且,我犹豫之后,并没有带,因为到的地方供电不是问题。
但我还是思考了这个问题:小米移动电源,还需要更新吗?或者说,还需要频繁更新吗?
就产品而言,我觉得小米移动电源在产品本身、市场占有率、美誉度、盈利等方面,都很不错,确实做到了雷军说的:市场上有两种移动电源:小米、和像小米的。那么,在此基础上,还能做什么呢?
我不是其产品经理,只需看结果即可。到小米官网上看了最近的移动电源,和我当初买的,有下面的变化:
我的一些理解:
其实,不止是对于看得见的硬件工具,对于软件的基础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当工具本身的基础功能已经完备、做好的前提下,还能做些什么?最近,长期占据 macOS App Store 付费软件排行榜首的 PDF Expert 出新版了,主要有哪些变化呢?(信息来自 少数派)
可见,PDF Expert 的做法是:转移阵地。虽说还是 PDF 领域,但其实本质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不过,对于不需要编辑的用户,要面对编辑所带来的界面复杂化,以及不需要的功能导致的高价格,我不是其用户,幸与不幸,未可知。
另外,近期印象笔记的全新版本也颇耐人寻味:简化了。我接触到的评价基本向好。如果说此次简化是对的,那么当初复杂化就是错的。这也从反面警示我们:面对已经成熟的产品,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什么都不做,可能比随便做点什么,更好;因为至少不会让软件变得难用。比如微信在改进方面的「懒惰」
简单回顾下,面对已经成熟甚至优秀的产品、尤其是工具型产品,有哪些可做呢?
家里一个水龙头漏水,一直没管。今天趁着 Klib 发布后的休息时间,搞定它。
修完,不漏水了,挺满意。看了下时间,竟然有 40 分钟之久,确实没想到。我在修的时候,很放松,慢慢地操作、慢慢地想最好的办法、慢慢地在家里搜罗合适的材料,这感觉,还是很舒服的。如果条件允许,还是 喜欢这种慢悠悠、细心打磨的过程。
当然,这只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是没这么多时间的,花点钱买个新的装上了事。产品的开发也是一样,我也想慢慢打磨,但事实上迫于商业、用户的压力,只能做到差不多就出手。难免有瑕疵,虽然照顾了至少 90% 的情况,但并没有到完美,算是追求与现实的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