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团队里,大家共同约定,什么文档放在哪个文件夹中。这样,大家就可以形成统一的认识,直接去那个文件夹中寻找,而不是先看配置文件、或者问别人。
比如,在代码里,大家共同约定,用什么文件组织形式来管理源文件。这样,就不会出现每个人都各自创建一套规则,避免不必要的协作损耗。
比如,如果大家共同认识一个列表仅需要降序排列,就不需要增加切换排序的入口,也不需要记录上次排序是什么顺序。既简化了交互,也精简了配置项。
约定大于配置,本质上在于:用最优解,取代不必要的多样性。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比如,在团队里,大家共同约定,什么文档放在哪个文件夹中。这样,大家就可以形成统一的认识,直接去那个文件夹中寻找,而不是先看配置文件、或者问别人。
比如,在代码里,大家共同约定,用什么文件组织形式来管理源文件。这样,就不会出现每个人都各自创建一套规则,避免不必要的协作损耗。
比如,如果大家共同认识一个列表仅需要降序排列,就不需要增加切换排序的入口,也不需要记录上次排序是什么顺序。既简化了交互,也精简了配置项。
约定大于配置,本质上在于:用最优解,取代不必要的多样性。
积累与收获,时间不同、心态也不同。
积累,过程长,且缺少结果激励,很容易耐不住性子,也会对正在做的事心生怀疑。
收获,很刺激。要把握时机,扩大战果。但也要避免花过多时间忙着摘果子;要知道,现在的果子,是之前积累的结果。拼命地摘,只能竭泽而渔。应适可而止,转向积累的过程。
年纪越大,越觉得要谨慎说话。
话说,通常是在表达观点,尤其可能是对人的指点。而要说的对,前提是自己确实认识清楚,观点是对的。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世事那么复杂,岂是自己惊鸿一瞥就能洞悉的。自己看到的那一面,可能只是事情很不真眼的一面。且,事情、人又都是在变化中的。随便下的结论,要对,太难。
少言多行。
娃周岁的时候,没有去照相馆照相,为此妈唠叨了好多次。我想了想,这里面还是有些可以说道的东西。
其实,对我来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既然娃每天都鲜活地在身边,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看过去照片呢?想象这样的场景:娃在身边玩耍,自己却捧着他周岁时的照片看,不觉得很奇怪吗?买椟还珠的感觉。
再往下说,是,过去可能很美好,可未来可能更美好。相同的时间,与其沉浸在过去,不如享受当下、或者追求未来的美好。
今天拿到一台电脑,登录时密码提示为「3-2」,我试了好一会,什么 123/321/222;最后,才试出来密码是:1
一旦知道了密码,是不是觉得很直接、很简单?对。但,在知道密码之前,或者说在知道确定解之前,有无数可能。思维,就在这无数可能间跳跃。突然,灵光一闪,想到某种可能。一试,果然正确。
这种感觉,让我想到量子效应。比如说电子,一个原子中的某个电子,是以光速在运动的。且,并不是在一个圆、或者球的轨迹中运动,而像一团缭绕的云。换句话说,电子可能出现在云中任何地方。那么,到底在云中的哪个地方呢?不确定,有万千可能。
可,一旦你通过某种方式观察到了它,电子就一下子从万千可能中,坍缩到某一个具体的点。
知道之前,万千可能;
知道之后,结果确定。
你觉得你知道了?你可能只是扼杀了万千可能。薛定谔的猫,是被你杀死的。
习得,就是有这个性质。你觉得你学到了 1+1=2,可能你只是扼杀了 2 之外的所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