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般企业是按月发发工资。员工也相信,月初干活,月末一定能领到薪水。契约关系,也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信任基础上的。
如果没有信任,商业基本就无法建立。比如网购,我付钱了,谁能保证卖家一定发货?
因为信任,很多事情的时空发生转移。比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发生在同一时空下的。而信任使得交钱、与交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时空,这就大大增加了活力,也带来更多可能性。
信任很有价值;谁能提供信任,谁就很有价值。比如上面说的网购,提供信任的是网购平台,这样的信誉,就是平台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比如,一般企业是按月发发工资。员工也相信,月初干活,月末一定能领到薪水。契约关系,也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信任基础上的。
如果没有信任,商业基本就无法建立。比如网购,我付钱了,谁能保证卖家一定发货?
因为信任,很多事情的时空发生转移。比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发生在同一时空下的。而信任使得交钱、与交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时空,这就大大增加了活力,也带来更多可能性。
信任很有价值;谁能提供信任,谁就很有价值。比如上面说的网购,提供信任的是网购平台,这样的信誉,就是平台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
特朗普发了一条 Twitter,说是要给中国加税。于是乎,中国股市大跌,蒸发无数亿。
美国股市怎样呢?也是一片绿。不过,跌幅明显小于中国。
其实我也很奇怪,真的有这么大影响力吗?金融市场真的有这么脆弱?即便有,在他发 Twitter 之前就没有任何消息吗?要知道,就在前两天,中美股市可都在涨。
不过,也不见得是坏事。比如,对于相信股市还会涨回来的人,就可以趁机抄底了。比如,我个人觉得,如果中国跌、美国涨,那这事就悬了;现在是两边跌,那我觉得近期涨回来的可能性还挺大的,毕竟谁都不愿看到本国金融市场太过动荡。注:我只是说说,可别受这句话影响去交易,我可不认。
回看我写的东西,逻辑的、理性的多,真实的、个人的少。
写作,是在写什么?
我原来想的,是对自己的记录,是输出倒逼输入;顺便开放自己,和世界连接。
不过,我其实一直并不想在公共场合过多开放自己,或者说是隐私。比如,不也晒娃,但只在家人群里,从不在包含朋友圈在内的公共场合。而这一点,也很大地限制了我可写的东西。
于是,就只剩下枯燥的、干瘪的东西。这种东西,看多了大家会腻、会无趣;也就关闭了连接的可能。
是否要牺牲些隐私,增加些真实,通过更多地暴露自己,来扩展连接的可能?
这篇是唠叨,不算数的。
晚上 10 点,本打算去看复联 4,没想到时长 3 小时,得凌晨 1 点才结束。吓了一跳,放弃了。说起来,看场电影的钱和时间,刚好够看一本书,想来还是看书划算些。
还是不太想干活,就下楼简单运动下。楼下对面就是中学,比较好的是,学校下午放学后,就对外开放了。尤其是有个大操场,大家可以随意使用。这会是晚上,操场上几乎没有人,我就任性地走啊、跑啊,口袋里放着科幻有声书,也是种放松。
走了不知道多少圈,可能有十几圈吧,最后竟然有些瞌睡了…不过感觉还是挺舒服的。如果能立刻冲个澡、上床睡觉,也是蛮惬意的。不过,还是得习惯性地,把本篇博客补上,虽然明显很水…
今天看到一个公号有「本月读书笔记」这样的文章。恩,最近我也持续在阅读,这样的系列,也可以在我的公号上来一套。
最近又陷入周期性迷茫的状态。不知道最应该干什么,于是什么都不想干…
很多时候,陷入沮丧,都是因为 最好性思维不被满足。比如,
因为发现自己不是最好的,就丧失了继续争取的动力。
其实,反过来想,自己可能不如 20% 的人优秀,但可以比 80% 的人强啊。就像那个经典的故事:熊来了,要做的不是跑的比熊快,而是比其他猎物快。跑赢其他猎物,就不会成为猎物。
优秀的人确实很优秀,可能也很努力,他们创造了优秀的东西,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自己可能不如这些人,可这并不妨碍自己超过更大多数平庸的人。虽说有赢家通吃、头部效应,但也并不是没有长尾理论。
做不了头部,至少争取做柔软的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