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带着小孩子去买鞋子,其中一双鞋子上正好有小孩子生肖的卡通形象,买这双鞋子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注意,鞋子上并没有所有不同生肖的图案,而是刚刚好适合这个年纪段小朋友的生肖。说的有点绕。
当然,商家可能没想这么多,也可能是无意的。不过,如果是有意的,那可真是厉害。已经深入到消费场景,充分个性化了。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比如,带着小孩子去买鞋子,其中一双鞋子上正好有小孩子生肖的卡通形象,买这双鞋子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注意,鞋子上并没有所有不同生肖的图案,而是刚刚好适合这个年纪段小朋友的生肖。说的有点绕。
当然,商家可能没想这么多,也可能是无意的。不过,如果是有意的,那可真是厉害。已经深入到消费场景,充分个性化了。
今天看到一个霸气的观点。王潮歌常对女儿说:
我来这世上并不是为了给你当妈的,也不是为了给谁当老婆的,我首先要做艺术,我要做一个很好的艺术家,然后才是你妈,听明白了吗?
这不是霸气,而是活得明白。不被世俗的规矩所局限,活在自己的信念中。
开始学一样东西时,总是想学最佳实践,不想走弯路。
这思路当然是好的,只是不太现实。除非,有个业内高手在你身边指点,详细地告诉你先学什么、再练什么。否则,根本做不到。
学习的过程,踩坑是必然的。举个例子,Python、Node 都有优雅的版本和包管理方式。可,这需要一定的学习才能掌握。通常,初学者会把自己的电脑环境搞得一团糟,至少很不优雅。问题在于,如果一开始学习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个点上,有点舍本求末。且,如果没有经历过电脑环境一团糟、没有在不同电脑上配置运行环境的痛,是无法感受到管理的必要性,也很难真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不怕踩坑。踩了,爬出来,再次不再踩即可。
每次跟妈看到或说起喷泉,妈总会说:哪哪哪的喷泉喷得高。
喷泉好不好看,有很多评判因素,如音乐、灯光、造型等。可喷得高,确实是最杀手级的特性。纵然有我妈审美水平的限制,喷泉喷得高,依然是最能打动人、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点。
产品也是一样。决定产品好不好的,通常是木桶理论。而能不能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长板理论。
挺好的一本书。
先是大致梳理了量化交易的历程,点出了关键人物及其成就。然后,介绍了自己在美林证券量化部门的工作经历,以及该部门最后为何突然关闭。最后,点评了量化交易的现状,展望了接下来的发展。
总的来说,是比较概述性的介绍,书中肯定是没有你拿来就用的算法之类的东西。不过,其中很多信息还是很宝贵的。比如,揭示了顶级量化团队的大致工作模式;有的团队共同维护算法,而有的则是算法个人私有、与公司按比例分配收益;实际的人员,有很多华裔、印度裔、俄罗斯裔等(作者是韩国人);等等。这些类型的信息,很难在别的地方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