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在水中游,看似无比优雅:身子不用动,就可以在水中自由徜徉。可如果在水下观察,会发现两只爪子不停在拨水。
优雅的背后,一定有持续不断的努力。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鸭子在水中游,看似无比优雅:身子不用动,就可以在水中自由徜徉。可如果在水下观察,会发现两只爪子不停在拨水。
优雅的背后,一定有持续不断的努力。
如果有赚钱的能力,想要找到本钱,已经不那么难。
总的财富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稀缺。进而,稀缺的是赚钱的能力,是可投资的项目。
经常被娃打败,很多时候是因为:我急他不急。
比如,晚上睡觉前事情比较多,要喝奶、刷牙、洗澡、讲故事等等。关键这些事情做完后,我才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所以,我比较急。而他却无所谓,根本不急,每个环节都可以拖沓。他觉得没什么、好玩,我可就慢慢被逼疯了,一步步走向抓狂。又或者说,他轻松把我打败了。
相反,如果我不着急,慢慢对付他,那基本还是我赢。比如,他不想刷牙、捣乱,我就跟他耗。不刷牙,就不能看书、不能玩玩具。时间长了,谁先急?肯定是他喽。于是,他就败下阵来。
投资也是一样。贝索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那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不急,就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来;就不会动作变形,走入歧途。往执行层面说,就是尽量给自己增加余量、增加弹性,不必在苛刻的前提下做事,成事的机率就会高很多。
我越来越有种倾向:除非是当面的、或有充足时间的交流,大部分交流都是无效的;我也慢慢的想避免无效交流。
比如,朋友圈发表一个观点,有朋友留言讨论;或者我评论别人。这种讨论,非连续,思路是被打断的;内容太短,无法充分表达;很可能会错意;很多时间自说自话,而不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回答;等等。因为以上各种限制,这样的交流是无效的。于是,基本也就剩下好顶赞这种无营养,纯粹社交性、礼仪性的水帖。
说到朋友圈,顺便说一句,慢慢的我会极少反驳否定。不认同则跳过、不讨论,认同则附加自己的理解,或者就是好顶赞。你知道,这是礼仪。
基本上,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人家想让我们看到或听到的。比如,公司出了产品,自然会全渠道推广;很多技术人员攻克了难题,也愿意通过博客等形式分享。
而事实上,沉默才是大多数。又或者,即使愿意表达,也可能没时间;也很可能,表达了也无法触达到你。
世界 500 强,很多人都知道。Top 5 的公司,更是如数家珍。可,我们不知道的,就不厉害吗?未必。比如,有很多隐形冠军,闷声发财。
营销确实是一个产品成功非常重要的环节,可还是有些产品并不依赖营销。不过是口碑还是其他原因,即使不做营销,也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今天之所以想说这个,因为我本身并不擅长营销。扬长避短,找到一种并不依赖营销也能成的事,做沉默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