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半,感觉这本书更应该叫:《人性的模式》
人的一些特质,比如说爱听自己想听的话,可以说是弱点,也可以说就是这么个工作模式。
80 多年前的书,放今天依然不显得过时。看来,和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相比,人性这种东西,进化的实在太慢了。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看了一半,感觉这本书更应该叫:《人性的模式》
人的一些特质,比如说爱听自己想听的话,可以说是弱点,也可以说就是这么个工作模式。
80 多年前的书,放今天依然不显得过时。看来,和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相比,人性这种东西,进化的实在太慢了。
批评无用;对小孩如此,对大人尤其如此。
有用的,是利益诱导,肯定和赞赏对方,激发对方自身的欲望。对方满足的同时,顺便让自己满足。
比如,之前我知道李笑来在 7 月 3 日左右搞了个群,他会在其中分享币相关的东西,价格是 19.99。我犹豫了下,没有进。后来想想,可能会有用。而那是,价格已经是 2019.99 了。
这就引出一个行为习惯:遇到似是似非的机会,要不要抓住?做个具体的类比,看到有个自己可能会用到的东西打折,是趁便宜先屯着,还是需要的时侯原价买?
目前我的倾向是:先屯着。一方面,我分辨机会的能力不是很强(恩,这点要加强),错过的概率就比较高。另一方面,这样的机会,通常会是一个窗口。不止是机会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到一些新的东西。
对应到投资里,就是会亏损的人,亏不光。
量化交易的海龟策略里一条:每次亏损不超过总金额 2%;如果严格遵守这一条,则理论上永远亏不完,一直不下牌桌。
这两天币大跌,我这边浮亏很大,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止损引起的,因此对这一点感触很深,算是金钱买的教训。
比如去商场,商品琳琅满目。而如果自己事先不知道想要什么,逛一圈也只是浮于表面。有想要的,才会去比较、深入了解,才能有收获,得到自己想要的,并感到满足。
有欲望,才有动力。
我现在的欲望,就是赚钱,尽可能多地赚钱。在钱花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过程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