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一路走来,明显感觉两边的风力发电比之前多很多,就是那种很大的、只有 3 片扇页那种。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转得那么慢,能发电吗?当然,我知道这自有其道理。
另外,有老家也有有房顶铺满太阳能板的。只靠太阳能自然是不能稳定供电的;事实是,仅将太阳能板供的电并网,然后以优惠或免费的方式,从电网用电。
总的来看,风能、太阳能这些绿色能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慢慢增加。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坐火车一路走来,明显感觉两边的风力发电比之前多很多,就是那种很大的、只有 3 片扇页那种。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转得那么慢,能发电吗?当然,我知道这自有其道理。
另外,有老家也有有房顶铺满太阳能板的。只靠太阳能自然是不能稳定供电的;事实是,仅将太阳能板供的电并网,然后以优惠或免费的方式,从电网用电。
总的来看,风能、太阳能这些绿色能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慢慢增加。
你有没有这样的操作:比如买东西,你的心理价位是 10 元;先跟老板报 8 元,老板说太低了,你再多给一点吧;于是你说 10 元吧,老板说行,成交。
干嘛不直接一点,直接说 10 元,能成就成,不能成交就走人。
成本是可能的 2 元差价,效益是节约出来的时间和精力。
我现在是希望凡事直接一点,嘎嘣脆。
摘自《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高考季,关于教育资源不平等的讨论,又双叒叕开始了。看到一句话,很是精辟: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比如,清华北大,在北京的录取比例,是其他省市的 N 倍。在简单模式地区的考生,也要比 Hard 模式轻松很多。
按理说,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手机随时能上网查信息,信息的流动应该很充分了吧?
显然,并不是。
比如,最近的高考报名。像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这样的信息,确实是很容易查到。可对于某学校某专业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在用工企业 HR 眼中风评如何这样的信息,不太可能直接在互联网上得到。还是通过业内人士打听,才有可能知道。
而且,这样的信息很难量化定价,也就很难产品化。就是说,知道这个信息的人,很难把这些信息打包成产品卖出去;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就是愿意花钱也很难买到。
慢慢的,相对于提供信息的人,能把不同信息联结起来的节点,更有价值。说人话,就是你想知道某个信息,最先想到去问谁、经常想到的那个人,就是最有价值的;他的价值,甚至已经超过了最终为你提供信息的人。类比到产品,搜索入口的价值,已经大于具体提供信息的网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