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不喜欢一切束缚,想要一切都是自由的。
比如,开始时刷机,包含什么开机铃声、关机铃声、壁纸、字体、字号,哪怕一切都是可以自定义的。
慢慢的,就不太喜欢这样了。可能是没时间没精力折腾了,希望默认的差不多就能干活。
这是坏事吗?其实不一定。有了这样那样的约束和限制,其实可能保护了我们宝贵的时间、精力、注意力。不再为一些不必要的琐事的分神,专心做自己业务领域内的事,做好、做精。
绝对的自由,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你通常没有能力驾驭这种自由。
独立开发,自由职业
年轻时,不喜欢一切束缚,想要一切都是自由的。
比如,开始时刷机,包含什么开机铃声、关机铃声、壁纸、字体、字号,哪怕一切都是可以自定义的。
慢慢的,就不太喜欢这样了。可能是没时间没精力折腾了,希望默认的差不多就能干活。
这是坏事吗?其实不一定。有了这样那样的约束和限制,其实可能保护了我们宝贵的时间、精力、注意力。不再为一些不必要的琐事的分神,专心做自己业务领域内的事,做好、做精。
绝对的自由,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你通常没有能力驾驭这种自由。
随时清零,目的不止是为了重新开始,而是不受之前事情的影响。
比如,上午有一件事破坏了你的好心情。到了下午,应该放下那件不开心的事,清零,迎接美好的下午。
交易中尤其如此,对于中高频交易尤甚。
比如,先是接连错过了一些开仓机会,心里不免着急。于是,在接下来并不是好的开仓机会时,实在忍不住,下手了。通常,倒霉的事就开始了。先是买在了最高点,然后价格快速下跌;下跌之猛,完全击穿了之前预设的止损价差,心里就蒙了,幻想着价格再上来点就平仓。老天眷顾,价格确实上来了点。可这时又幻想,等价格打平了再平仓。想的美啊你,价格又快速下跌。你那个心啊,悔啊、痛啊,受不了了,忍痛割肉。
经常做交易的朋友,我相信绝对有这样的经历。为什么我这么确信,因为这就是人性,所有人都逃不开。学习交易,很多时候并不是学习什么交易技巧,而是和这样的人性做斗争。学好了交易,不止是学好交易本身,同时也让心态变得成熟优雅从容,对于生活也大有裨益。
比如,上面的例子,其实开始时只是错过了一些开仓点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问题就在于,它影响了心情,削弱了判断力。因为自己不能清零从新开始,而是背着之前的包袱,于是开始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
把当下作为全新一刻,不要受不管是好或是坏的历史的影响,可以少犯很多错误。
类比的,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清单:想买的东西。
对我而言,其实我的物欲并不强,简单的东西就可以满足了。
另一方面,我却对做事有很强的欲望。我有这样的清单:想做的事。
可惜,很可惜,和没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样,我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又或者说,我的时间在用于通过做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事来赚钱,以满足生存和生活的需要。
有人努力赚钱,最后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同样努力赚钱,最后释放自己的时间,做想做的事。
所有人都渴望自由。具象的说,对我而言,就是做事的自由,不用担心钱和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
说来惭愧,学习交易这么久,今天是我第一天持续盯盘一天并进行交易,说明我是多么的知行不合一。
学了,但不操练、不去实践,那这个学,并没什么卵用,最多是种精神慰籍罢了。
具体到交易,我自认为现在学的够多够杂,有些东西也确实有点理解。但,实操的部分太少,严重不匹配。接下来一段时间,不准备再学新的东西,只是实操,并在间隙时重新复习之前学到的理论。
先前我说过,交易是件不确定的事。总做不确定的事,会让我无所适从。所以,我需要另外再做一些确定性事,以进行平衡,比如编程。
这在道理上没错,可实施起来还是挺分裂的。毕竟,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事,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确定性的事,比如 1+1=2。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依然是这样。只是,这个 1 到底是不是 1,是 1.1 还是干脆就是 -1?这可就不确定了。
如果互相用对方的思维做事,就乱套了。比如,确定性思维,会限制不确定世界里的想象空间;不确定思维,会影响确定世界里事情向前推进。
不过,殊途同归,不确定性的事情,最终也是要靠局部增加约束条件,形成确定性,以进行解决。毕竟,我们的大脑,还是以解决确定性的事为主。只是,对于习惯于逻辑推演等确定性思维的我来说,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要敢想、敢于发散思维、不急于收敛。
说了这么多绕口令一样的东西,希望你能明白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