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语言,有个明显的爆发期:好像前一阵子还什么都不会,一下子就好像什么都会说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孩子学语言的方式有关。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 孩子是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的。不管听懂听不懂,孩子每天都会听父母和周围的人说大量的话。
- 语言是和行为关联的。比如,大人可能指着汽车对孩子说:看,小汽车。
- 一些词汇、语言是被不断强化的。如爸爸、妈妈这样的词和发音,是被教育无数次的。
这一过程有点像 荷塘效应。开始时,池塘里只有零星的几片叶子;对应过来,就像爸爸、妈妈这样的词汇。慢慢的,孩子知道的词汇多了、知道的用法也多了,就像池塘里的叶子变多了。越往后,变化越戏剧。在荷叶铺满池塘的前一天,铺了多少呢?只是池塘的一半。一夜之间,池塘被铺满了;孩子会说话了。
好,说回大人学英文。和孩子相比,大人最擅长、最注重背单词,构建一个个节点。这固然重要,但却不够;就像是池塘里一根根光秃秃的秸秆。要把池塘铺满,更重要靠的是叶子;也即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系。像蛛网一样的联结,才是铺满池塘的关键。
要学一门语言,最好不要寄希望于捷径。最靠谱的办法,还是像孩子一样,用最笨的办法。沉浸在语言环境中,日复一日地被刺激、强化大脑的联结,期待荷叶铺满的那一夜。怎么沉浸呢?如果不能生活在该语言国家,那就多看视频、多听音频、多看书、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