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 - 《从零开始做运营》

从零开始做运营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很久,主要是期间 Klib 的研发、推广花了大量时间。

虽说是入门书,但感觉还是需要一定运营经验,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对我而言,主要的收获如下:

  • 普及
    • 比如,运营的一些基本概念、流程。在业内人士看来,可能是非常初级、不需要介绍的。但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知道就是力量。
  • 系统性
    • 这是真正入门一个领域的前提。只有首先有了系统性,才能慢慢的这颗树上不断嫁接、发展,最后完善这颗知识之树。
  • 观点
    • 作者在书中列出了一些案例,也提供了自己的分析和观点,这是挺有用的。因为学习的开始必然是模仿。有了这些我目前判定为对的东西,跟着模仿,就能更快地建议基本的认知。

总的来说,收获不算特别大。但之后如果在运营的某个具体领域继续研究的话,会回过头来重读相关的章节。

一些书摘(使用 Klib 导出):

  • 产品负责生孩子,运营负责养孩子。
  •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有“跟到底”的精神。这是真理。
  • 第一,永远不要奢望可以对一无是处的产品进行运营,更别幻想通过运营让这样的产品起死回生甚至走向成功。 第二,永远不要以为产品的设计完美到无需运营,即便是能够实现自运营的产品,也依然需要持续的运营引导才能达到自运营的状态。
  • (互联网)产品是一项贯穿用户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行为。它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变化,最终完成对用户需求的实现与用户体验的完善。
  • 运营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活得更好、更久。
  • 运营的核心任务归结起来无非两点:流量 [2] 建设,用户运营。
  • 用户运营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握用户结构。
  • 用户运营的核心是开源(拉动新用户)、节流(防止用户流失与流失用户挽回)、维持(已有用户的留存)、刺激(促进用户活跃甚至向付费用户转化)。
  • ·运营不是万能的。 ·没有运营是万万不能的。 ·运营和产品是无法割裂的。 ·运营和很多其他岗位都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 ·最高级的运营是自运营。
  • 数据是佐证,是猜测,是推论,数据带来的这些运营可能性需要被验证,并通过后续的数据体现出来。
  • 必须让用户付出一些成本,这样他才会在离开前有所犹豫。
  • 最大程度地展现核心功能、核心价值、核心玩法。
  • 分阶段展示次要功能、次要价值、次要玩法,不要试图全部塞给用户。
  • 持续开源是对的,但是更重要的并不是开源,而是要节流和刺激用户留存。
  • 在当前获取用户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不维护好老用户,而一味专注于拉动新用户,这无疑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 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比维护一个老用户的成本要高得多。
  • 围绕核心业务设计可以获得奖励的用户行为;强调连续行为的重要性;尽量让奖励变得对用户有价值。
  • 细致到极限的产品运营,是腾讯能够这么多年屹立不倒的关键原因。
  • 用少量的用户引导,换取主动的用户进入、活跃、付费、甚至传播,是每个做产品、做运营的人的梦想。这就是自运营。
  • 一个产品,最难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最难的不是改变,最难的是坚持。
  • 种子用户不仅仅是传播产品最积极的用户,更是为产品出谋划策、提出建议的用户。
  • 沟通的核心在于准确的倾听后给予有价值的回应。
  • “供应链”的意思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linkage)组成的网络结构。
  • 所谓“自运营”,是指建立一些机制和规则,用户通过遵守这些机制,利用这些规则,使得网站的日常运营不再过多地依赖运营人员的引导,实现用户自主运营。
  • 内容什么时候发布最好。 其实我的经验是,不管是早晨通勤时间发布,中午休息时间发布,还是晚上休闲时间发布,这个时间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发布内容。如果内容发布的时间固定,长期关注内容的用户会养成定时查看的习惯。
  • 大多数社区的内容生产者是稀少的,而消费内容的用户则占绝大多数。
  • 太在意目标,却忽略了目的。
  • 一个运营者,如果心中永远只有当前的目标,而忽略了行动的目的,那么他终将一无所获。
  • 成本测量原则的预期是:将活动总成本控制在预算总成本以内,不超发,同时单个指标的成本越低越好。
  • 所谓以系统的观念来对待活动策划,是对活动运营人员提出了一个考虑“系统复用”的课题,同时还要求活动运营人员具备周期性活动策划的意识。
  • 在推介内容中加入发送者的照片能带来这种好友之间送礼的感受。
  • 给用户展示“利他”的文案,比“利己”的更容易带来转化。告诉用户“邀请好友可以获得25美元”的效果就不如“给你的好友赠送25美元的旅行经费”更打动人。
  • 环比是本日与前一日的对比、本月与上月的对比、本季度与上季度的对比;同比是今年当日与去年当日的对比、今年当月与去年当月的对比、今年当季度与去年当季度的对比。环比显示短期的数据波动,而同比可以帮我们了解大环境下的数据波动。
  • 运营数据分析的关键不在于数据,而在于分析。
  • 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其实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数据,而是数据背后的用户。
  • 运营切入产品最好的节点是:产品设计之前。
  • 互联网企业的前进是四个轮子协同运转的结果,这四个轮子是:产品、运营、技术、市场。
  • 如果你常常购物,你一定知道京东6月18日周年庆,淘宝在11月11日会有大狂欢。 这些就是已经养成的用户习惯。
  • 用户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固化的运营策略和运营节奏。
  • 用户是否需要教育,取决于你的设计。
  • 教育用户的目的是引导用户的预期,使其符合操作后应获得的反馈预期,这是管理用户满意度的一种方法。
  • Web的流量越多越好,而App的流量越稳定越好。哪怕你只有100个用户,服务做得好,依然有机会拥有10亿用户;反过来,哪怕你有10亿用户,但是用户不稳定,今天来明天走,可能最后连100个用户都留不下。
  • 由于他坚持内容组合,坚持核心产品的原创,他在短短的半年时间收获了12万粉丝。
  • 用户不会花时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手机屏幕)仔细阅读活动说明,所以长篇大论是不合适的。
  • 如果你决定建立一个群,最好先找到几个核心人物作为种子,在其他人进来之前先搞定这些人,让他们愿意在群里待着充当“吉祥物”,或者能够活跃群组氛围。总之,首先要汇集一批种子成员。
  • 然后,你需要衡量微信群和QQ群的优劣。微信群现在非常倾向于熟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微信群非常不便于管理。QQ群便于管理,但QQ群的活跃度是个极大的问题。群组的差异会导致运营的不同结果,在我看来,除非到了一定阶段,否则根本没有必要建立群组。 因为群组一旦组织,群主就要对群负责。同时群组会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因此,请慎重考虑建立群组。
  • 我一直坚持案例的意义在于如何避免失败,而非如何成功。
  • 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成功者的案例,其中成功的精髓无法通过表面现象和简单的方法论获得。